产品展示

比亚迪加码智能充电赛道送订单助力企业登港股市值突破百亿

2025-10-13

文章摘要:本文聚焦“比亚迪加码智能充电赛道送订单,助力企业登港股市值突破百亿”这一事件,通过梳理其背后的战略意图、订单驱动机制、资本市场反应以及风险与挑战四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。首先,我们从战略视角剖析比亚迪为何在智能充电领域重仓布局,以求上下游协同、产业生态整合与未来竞争话语权。其次,文章探讨比亚迪“送钱送订单”的方式如何在充电桩/充电解决方案企业(如挚达科技)中发挥订单拉动力,从而支撑这些企业迅速扩张、提升业绩预期。第三,从资本市场层面出发,分析挚达科技在港股上市过程中获得的超额认购、股价大涨以及市值突破百亿背后的逻辑,以及市场对智能充电赛道未来的预期。第四,文章还将正视其中存在的若干风险与挑战,包括盈利压力、竞争加剧、技术更替和政策变动。最后,在总结部分,我们归纳比亚迪此举的短期与中长期意义,并对未来智能充电赛道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。

1、战略意图与产业协同

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商,其在产业链上下游已有深厚布局。近年来,比亚迪不仅做整车,也做电池、做电机、做电控,还在能源与储能系统上进行延伸。在这样的产业结构下,智能充电赛道自然成为其延伸的必然方向。

通过进入智能充电领域,比亚迪可以在充电基础设施端掌握主动权,增强对用户、车辆、能源之间的协同调度能力,从而增强整个新能源生态的闭环能力。此外,在未来车、网、储、充深度融合的趋势下,比亚迪如果能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占据优势地位,就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拥有更多话语权。

此外,战略层面,充电基础设施被视作新能源产业“下半场”的关键入口之一。比亚迪通过加码智能充电赛道,既是对未来市场方向的提前押注,也是在构建 “车—桩—能”生态体系的布局。

2、订单拉动机制与“送钱送订单”策略

比亚迪在投资或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公司时,不仅以资本入股,而且还通过实际授予大量订单的方式来扶持被投资企业。这种“送订单”的策略,一方面是将自家整车业务的配套需求向下游企业倾斜;另一方面,也是给予被投资公司稳定的业务支撑,从而降低其经营不确定性。

比亚迪加码智能充电赛道送订单助力企业登港股市值突破百亿

以挚达科技为例,比亚迪在其早期就参与投资,并成为其重要客户。据公开披露,在挚达科技的客户中,比亚迪是五大客户之一,且从2022年起比亚迪一直是其第一大客户。比亚迪对挚达科技的下游订单支持,为其提供稳定的营收来源。citeturn0search0turn0search4

通过“送订单”的方式,比亚迪实际上是在用整车厂的采购需求来支撑充电企业成长,从而减少被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。这种做法在资本市场上也更容易获得信任,因为订单能转化为业绩预期。

另外,这种机制还具有示范效应:对于其他潜在充电基础设施企业而言,与比亚迪建立合作或获得比亚迪订单,意味着拥有更高成长潜力和背书价值,从而在融资、市场开拓上形成良性循环。

3、资本市场反应与市值突破

在比亚迪力量加持下,挚达科技于 2025年10月10日在港股主板成功上市,其公开发售获得超 5000 倍认购,成为当年新能源领域超购王之一。citeturn0search0turn0search3turn0search4 上市首日股价大涨约 183.92%,开盘即报 66.92 港元基础上的 190 港元左右,市值一度超过 113 亿港元。citeturn0search0turn0search3turn0search4

这一资本市场的热烈反应显示,市场对于“智能充电 + 主机厂订单背书 + 未来增长空间”的模式给予了高度认可。股价的大幅上涨,一方面反映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,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市场对智能充电赛道未来的乐观预期。

更进一步,挚达科技在上市后的市值突破百亿,也意味着 “智能充电第一股” 在资本市场的标签得以确立。这不仅增强了其自身的融资能力和市场影响力,也为同行业其他公司或项目树立了标杆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挚达科技在上市之前几年曾经存在盈利亏损的问题(累计四年亏损约 3 亿左右)citeturn0search3,但资本市场仍然给予溢价,这说明在高成长赛道和背书加持的环境下,市场愿意承担一定的不确定性。

此外,挚达科技采取港交所“机制 B”模式,使得其 H 股实现全流通,流动性优势突出,也为其股价表现提供了空间支撑。citeturn0search3 加之“绿鞋”机制等安排,也有助于上市后价格稳定。

4、风险挑战与未来压力

尽管比亚迪加码智能充电赛道在目前看似风光无限,但仍需正视较大的风险挑战。首当其冲的是盈利能力尚未稳定。挚达科技在过去几年多次出现净亏损,尤其 2024 年净亏损大幅扩大,说明在技术升级成本、市场竞争压价、服务网络扩张等方面仍有压力。citeturn0search3turn0search0

其次,行业竞争激烈。智能充电基础设施是许多科技公司和传统能源企业争相进入的领域,技术路线、标准接口、运营服务模式等可能存在分歧和互相竞争的情形。市场上的充电桩制造商、运营商、电网公司等都有可能形成对抗。

再者,技术更替与政策变动风险不可忽视。未来充电技术可能会出现革命性升级(如更快充电、无线充电、车—网互动更深层级),如果现有投入方向出现偏差,会造成资源浪费。此外,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高度依赖政策支持、土地审批、电网接入等,如果地方政策或补贴环境发生变化,也可能对企业经营造成压力。

必威betway

最后,从资本角度看,市场预期可能已经包含较高溢价。如果未来业绩不能兑现、市场预期落空,则股价可能承压。此外,流动性、估值波动等也可能带来股价剧烈波动的风险。

总结:

比亚迪选择在智能充电赛道“下重注”,并通过 “送钱送订单” 的方式扶持被投资企业(如挚达科技),不仅是其产业链协同和生态布局的延伸,也是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及能源融合趋势的前瞻性押注。在订单拉动机制的支持下,这些充电基础设施企业得以迅速扩张、增强市场竞争力。在资本市场层面,挚达科技借助比亚迪背书与行业故事成功登陆港股,上市首日即获超额认购、股价大涨、初步市值突破百亿,这表明市场对于智能充电赛道和主机厂订单支持模式的认可。

但与此同时,盈利尚未兑现、行业竞争激烈、技术路径不确定、政策环境变数以及资本市场的高预期也构成潜在挑战。未来,能否真正从订单驱动转向可持续盈利驱动,是比亚迪和被其支持的充电企业绕不过的课题。整体来看,这一事件不仅对比亚迪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,也为智能充电赛道的资本化、行业格局重塑提供了